開啟選單

奇美線上展

暴風雨

 
奇美博物館計劃型助理研究員 徐鈺涵
 

案例概述

畫家寇特筆下的〈暴風雨〉描繪在山林間奔跑避雨的男女,兩人輕盈的步伐,以及沐浴在和煦陽光下情景,帶著一種浪漫的氣氛。看似愜意的整體氛圍,實則是畫家思考下的產物。紅外線反射影像就讓我們看見畫家自己縝密的底稿。


暴風雨-1
〈暴風雨〉,皮耶‧奧古斯特‧寇特或工作坊(法國,1837-1883),188061 x 41.3  公分,油彩、木板,奇美博物館。


畫家是誰?

皮耶‧奧古斯特‧寇特(Pierre Auguste Cot, 1837-1883)是法國十九世紀晚期的學院主義畫家,作品保有學院主義重視的細膩、精巧與理想美的畫風。


雖然寇特短暫的繪畫生涯(約1860-1883年),正值巴比松畫派(Barbizon School)、寫實主義(Realism)和印象畫派(Impressionism)等新興畫風崛起的年代,使得當時堅持依循學院主義畫風的寇特,遭受當代藝評家的責難,但他精緻、細膩的繪畫風格仍讓他獲得許多貴族肖像畫的委託。

 


畫了什麼?
 

〈暴風雨〉描繪的是一對男女在山林間奔跑躲避暴風雨的情景。看似應該是躲雨的慌亂場景,卻充滿浪漫、歡快的氣氛。這是由於畫家仔細地刻劃出兩人彼此依偎的動作、輕盈的步伐,以及沐浴在和煦陽光下情景,同時透過鮮明、清亮的粉白、黃色調,表現出主角們位於陽光下完美無瑕的面容與細緻肌膚,使畫面充滿明亮之感。



暴風雨-2

〈暴風雨〉,皮耶‧奧古斯特‧寇特(法國,1837-1883),1880234.3 x 156.8  公分,油彩、畫布,大都會博物館。©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暴風雨〉的原作目前藏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此原作來自1880年美國收藏家凱薩琳‧沃弗女士(Catherine Lorillard Wolfe, 1828-1887)的委託,1880年於沙龍展展出時,引發各界關注,並被認為是寇特的代表作品之一。


由於〈暴風雨〉原作大受歡迎,所以寇特又陸續製作了許多仿作,而奇美博物館所收藏的〈暴風雨〉被認為是寇特當時所作的小型仿作之一。

 


畫家修改了什麼?

紅外線反射影像

 
暴風雨-3

紅外線反射影像(波段:900-1700nm),攝影:李文元



在紅外線反射影像中,我們可以看見畫家相當仔細地以炭筆勾勒出人物、衣著、衣服皺摺與陰影。幾乎每個細節都有完整的底稿勾勒,且無修改的痕跡,線條精準有力且毫不遲疑,可見畫家在上色前已有很清楚的藍圖。


為什麼會有這麼精準的底稿呢?奇美博物館館藏的〈暴風雨〉是在原作完成之後的仿作。所以,畫家在創作這個仿作時,本來就有相當清楚的圖像結構,因此在繪製底稿時,便能相當精準且刻畫細節!
 
 


參考資料


奇美博物館,《榮耀之門——十九世紀法國巴黎官方沙龍展》,臺南:財團法人文化基金會,2006,頁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