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博物館計劃型助理研究員 徐鈺涵
案例概述
畫中的拉結因失去孩子而悲痛哭泣,畫家德巨席爾精心設計著充滿戲劇性的畫面,拉結的裙擺上還留著畫家在創作過程中的修改痕跡呢!
〈拉結為其孩兒而哭泣,不願得到任何慰藉,因為他們已不在人世了〉,亨利‧布雷茲‧法蘭斯瓦‧德巨席爾(法國,1828-約1874),1861,137 x 114公分,油彩、畫布,奇美博物館。
畫家是誰?
這件戲劇性張力十足的作品是由法國畫家亨利‧布雷茲‧法蘭斯瓦‧德巨席爾(Henri Blaise François Dejussieu, 1828-約1874)創作的。但可惜的是,我們對他的生平所知不多,只知道他曾進入巴黎美術學院學習,作品也曾入選巴黎沙龍展(Salon de Paris)。
我們眼前的這件〈拉結為其孩兒而哭泣,不願得到任何慰藉,因為他們已不在人世了〉便是1861年入選巴黎沙龍展的作品(編號826)。 1
畫了什麼?
畫中坐在岩石上的女子是《聖經》中的一位母親-拉結。她出現在《舊約聖經》〈耶利米書〉第31章第15節2 ,講述拉結因失去孩子而陷入沉痛的悲傷之中。這個典故後來在《新約聖經》〈馬太福音〉第二章第18節再次出現,並接續在屠殺嬰孩的故事之後,用以比喻當時希律王下令屠殺嬰孩時所有母親心中的悲痛。
畫家德巨席爾單獨描繪拉結坐在巨石上哭泣的時刻,她撕裂著衣裳,仰頭痛哭,令人彷彿也感受到她喪子的錐心之痛。加以一抹光線照亮在她身上,不僅烘托出舞台般的戲劇效果,也讓觀眾不自覺地將視線聚焦在拉結身上。
畫家修改了什麼?
紅外線攝影
在紅外線攝影下,可以看見拉結下半身的裙擺多出了好多線條。當我們仔細對照畫作現在的模樣與紅外線攝影照片,可以觀察出拉結原本的裙擺是左上右下的弧形皺褶線條,而非現在所見的橫向直線型皺摺。原本垂落在岩石上的衣褶也較短,而非我們現在看到的長度。
紅外線攝影(細部)(相機:Sony DSC V3,濾片:B+W ir830nm,波段約830-1000nm),攝影:臺南藝術大學古物所
為什麼修改?
當觀察這部分的修改時,或許我們會想為什麼畫家要特別修改衣褶線條呢?讓我們從整體畫面設計來思考可能性吧!原本左上右下的弧形皺褶線條,過於圓潤流轉,其實與畫中想要傳達的強烈悲痛氣氛有點不搭。再來,拉結撕扯衣連身裙的上半部,並將之向後用力拉扯,若是此時下半身的衣裙皺摺是自然垂落的弧形線條,那看似也有點不合理。除此以外,原本的弧形皺摺線條也與拉結拉扯的白衣線條多次重複,使得畫面線條顯得有點單調!由此可見,畫家修改衣裙皺摺的決定,其實是對整個畫面設計和氛圍全盤推敲後所作的決策!
當觀察這部分的修改時,或許我們會想為什麼畫家要特別修改衣褶線條呢?讓我們從整體畫面設計來思考可能性吧!原本左上右下的弧形皺褶線條,過於圓潤流轉,其實與畫中想要傳達的強烈悲痛氣氛有點不搭。再來,拉結撕扯衣連身裙的上半部,並將之向後用力拉扯,若是此時下半身的衣裙皺摺是自然垂落的弧形線條,那看似也有點不合理。除此以外,原本的弧形皺摺線條也與拉結拉扯的白衣線條多次重複,使得畫面線條顯得有點單調!由此可見,畫家修改衣裙皺摺的決定,其實是對整個畫面設計和氛圍全盤推敲後所作的決策!
紅外線攝影(細部)(相機:Sony DSC V3,濾片:B+W ir830nm,波段約830-1000nm),攝影:臺南藝術大學古物所
1奇美文化基金會,《榮耀之門-十九世紀法國巴黎官方沙龍展》(台南縣仁德鄉:台南市奇美文化基金會,2006年),頁86。Salon des artistes français, Explication des ouvrages de peinture, sculpture, architecture, gravure, et lithographie des artistes vivants exposés au Grand palais des Champs-Élysées(Paris),101.
2〈耶利米書〉第31章15節:「耶和華如此說、在拉瑪聽見號咷痛哭的聲音、是拉結哭他兒女不肯受安慰、因為他們都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