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博物館計劃型助理研究員 徐鈺涵
奇美博物館 油畫修復師 李文元
奇美博物館 油畫修復師 李文元
案例概述
十九世紀法國畫家亞當的〈暮秋習作〉與〈暮秋〉皆收藏在奇美博物館,兩件作品剛好可以讓我們比對畫家草創作品的階段與最後的成品樣貌。不僅如此,亞當在創作〈暮秋習作〉時,其實也已有構圖上的調整,透過紅外線反射影像攝影技術,正好為我們再現亞當一開始的構想。
〈暮秋〉,路易‧艾密勒‧亞當(法國,1839-1937),1882,155 x 220 公分,油彩、畫布,奇美博物館。
畫家是誰?
路易‧艾密勒‧亞當(Louis Emile Adan,1839-1937)是法國十九世紀晚期、二十世紀初期的風景畫、風俗畫與插畫家。目前我們對於亞當的生平所知並不多,但可以知道的是他曾進入巴黎美術學院接受正規、嚴謹的繪畫訓練,並經常參與當時的巴黎沙龍展,參展作品獲得多次獎項肯定。畫風精緻細膩、平穩嚴謹,可見其紮實的學院功底。
〈暮秋習作〉畫了什麼?
畫中描繪一位女子在秋天傍晚眺望遠方的情景。她靠在矮牆上,雙眼注視著遠方的景致,後方則有一隻的小狗陪著她。人與狗各看向一方,動作彼此對應,顯得相當可愛。沿牆排列的樹木枝葉稀疏與散落一地的土黃色枯葉,配合著略為昏黃的天空,處處傳遞著秋瑟之景,正如其名。
〈暮秋習作〉與〈暮秋〉
〈暮秋習作〉實際上是為了完成〈暮秋〉前所作的練習,可見畫家在進行一幅創作時總是會進行多次構思設計。畫家亞當的〈暮秋習作〉和最終完成的〈暮秋〉皆收藏於奇美博物館,剛好可以讓我們一窺、比對畫家的創作過程。亞當最後完成的〈暮秋〉尺寸比習作大很多,不僅獲得了當年沙龍展的二等獎(法國藝術家協會主辦),也被選為參與《國家展覽》(Exposition nationale)的代表作品,後來也成為亞當最為知名的作品。
〈暮秋習作〉,路易‧艾密勒‧亞當(法國,1839-1937)
年代不詳,38 x 55 公分,油彩、畫布,奇美博物館。
年代不詳,38 x 55 公分,油彩、畫布,奇美博物館。
〈暮秋〉,路易‧艾密勒‧亞當(法國,1839-1937)
1882,155 x 220 公分,油彩、畫布,奇美博物館。
1882,155 x 220 公分,油彩、畫布,奇美博物館。
藝術家修改了什麼?
紅外線反射影像
紅外線反射影像(波段:900-1700nm),攝影:李文元
亞當在創作習作時也花了相當多的心思去構思、調整整體構圖。從紅外線反射影像來看,微傾著腰並將雙手放在矮牆上的女子,其實在亞當原先的設計上是直立著身軀、背對著觀者的姿態。
掃描式XRF
(左)原圖局部,(中)鉛元素分佈圖(Pb-L),(右)鐵元素分佈圖(Fe-K), 攝影及影像處理:李文元
從掃描式XRF的鉛元素分佈圖來看,同樣可以隱約看到原先所描繪的直立女子形象。畫家當時是使用含鉛元素的媒材來描繪初稿,但描繪深色頭髮的含鐵棕色顏料卻只出現在倚牆遠眺的女子構圖中,表示畫家在描繪頭髮與衣帽等細節前,就已決定要改變畫中女子的姿態。
為什麼要改?哪個好?
紅外線反射影像(波段:900-1700nm),攝影:李文元
來比較一下習作原本的構圖與習作現在的模樣吧!
單看畫中的這位女子,如果她維持原本直立的站姿,好像沒有什麼奇怪的地方,但若把她與身後的一排直立挺拔的樹木放在一起看,構圖就有點單調了。都是直立的狀態毫無視覺變化,也有點無法凸顯出女子是畫作重點。
〈暮秋習作〉修改之後,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女子前傾身軀的曲線構圖,成功地讓她在一排直立挺拔的林木中突顯出來,同時也與畫作右方的狗有著相互對應的動作,一舉兩得。
比較一下〈暮秋習作〉與〈暮秋〉吧!
單看畫中的這位女子,如果她維持原本直立的站姿,好像沒有什麼奇怪的地方,但若把她與身後的一排直立挺拔的樹木放在一起看,構圖就有點單調了。都是直立的狀態毫無視覺變化,也有點無法凸顯出女子是畫作重點。
〈暮秋習作〉修改之後,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女子前傾身軀的曲線構圖,成功地讓她在一排直立挺拔的林木中突顯出來,同時也與畫作右方的狗有著相互對應的動作,一舉兩得。
比較一下〈暮秋習作〉與〈暮秋〉吧!
〈暮秋習作〉,路易‧艾密勒‧亞當(法國,1839-1937)
年代不詳,38 x 55 公分,油彩、畫布,奇美博物館。
年代不詳,38 x 55 公分,油彩、畫布,奇美博物館。
〈暮秋〉,路易‧艾密勒‧亞當(法國,1839-1937)
1882,155 x 220 公分,油彩、畫布,奇美博物館。
1882,155 x 220 公分,油彩、畫布,奇美博物館。
〈暮秋習作〉所涵蓋的範圍較廣,彷彿是個廣角鏡頭,我們好像站在矮牆與林木的中央,可以看到矮牆的盡頭、遠方的草地和岔路。
在〈暮秋〉中,我們卻彷彿站在畫面的右側,只能看到矮牆隱沒在樹木中,也看不見小狗與遠方大片的草地。但這卻讓我們的視覺能更聚焦在巨大枯樹下的女子,而不被其他事物所干擾。稍微改變了的角度也讓我們更靠近女子,清楚且完整地看見女子前傾而拉長的身體線條,與身後直立的樹幹形成更明顯的對比。原在習作出現的可愛小狗雖不復見,但也我們將視線更加聚焦在女子身上。畫家更為他戴上頭巾,在蕭瑟的秋景中更彷彿能感受的微涼的秋意。
相較之下,最終完成的〈暮秋〉與習作相比之下,不僅畫中主角更為突出,也更加烘托出秋天的氣氛呢!
參考資料
徐鈺涵,〈暮秋〉,《奇美文化基金會160幅畫作之數位典藏與初階研究計畫案》,未出版,2011-2014年。
奇美博物館,《榮耀之門——十九世紀法國巴黎官方沙龍展》,臺南:財團法人奇美文化基金會,2006,頁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