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選單

奇美線上展

風車前的旅人


奇美博物館計劃型助理研究員 徐鈺涵
奇美博物館 油畫修復師 李文元

 
 

案例概述

十七世紀法蘭德斯的畫家-楊‧布魯赫爾二世來自著名的藝術世家。〈風車前的旅人〉是他承自父親創作的「風車鄉景畫」類型,簡單樸實的鄉村景緻,實則每一個物件隱含了很多道德教化寓意。隨著時間流逝,原有的獸骨似乎消失在畫作之中,該如何找到它?又該如何解釋它消失的原因?

 

風車前的旅人畫作
風車前的旅人〉,楊‧布魯赫爾二世(法蘭德斯,1601-1678),年代不詳,27.6 x 17.65 公分,油彩、銅版,奇美博物館。

 
畫家是誰?

楊‧布魯赫爾二世是十七世紀尼德蘭地區南部(法蘭德斯)的畫家。他來自於著名的藝術世家,祖父是皮耶特‧布魯赫爾(Pieter Bruegel I, 1525- 1569),所創作的寓意畫和風景畫對當時的北方繪畫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父親楊‧布魯赫爾一世(Jan Breughel I, 1568-1625)擅長花卉靜物畫與風景畫。


楊‧布魯赫爾二世自幼就在父親的工作坊學習,深受父親畫作類型與風格的影響,在1625年接手父親的工作坊後,經常模仿父親的畫風進行創作。


畫了什麼?為什麼畫這個? 1

作品描繪深具尼德蘭特色的「風車鄉景畫」,人們正在蜿蜒的鄉間小徑各自忙活,或搬運貨物,或幫忙卸載貨物,或駕著馬車運送物品。每個人雖各自忙碌於工作,但也因在各地來來去去而成為旅人。


風車+旅人+鄉間道路是當地典型的村落景致,〈風車前的旅人〉也因此看起來像是一幅簡單易懂的風景風俗畫。但是有趣的是,尼德蘭地區自十五世紀起就開始鼓吹要將對基督教新信仰落實於生活中,要能在日常生活的事物中進行道德、信仰的聯想。也因此,看畫不只是單純的美感體驗,而是要能從中聯想到道德與信仰的精神性啟示,當時的畫家在創作時也會刻意緊扣著這個核心:看似平常無奇的日常景緻,實際上處處充滿著當時代常見的警世元素。


〈風車前的旅人〉中的風車、鄉村田野、天色、鄉間道路上的旅人們就都有多元的寓意,甚至有凡事一體兩面的道德警世意味。
 

風車前的旅人-鄉村田野風車
「風車」的寓意

1、經濟繁榮、理想農村生活:
風車是當時科技進步下的產物,大大提升麵粉生產的效率,更有排水造地的功能。

2、夢想不用工作便可獲得大筆財富的愚蠢之人:
由於風車帶來的經濟效益高,因此人人爭相想自己建造風車磨坊獲得財富,導致當時有許多紛爭。

3、耶穌的救贖:
十字型的風車翼板與基督教信仰中象徵救贖的十字架有著造型上的連結。
 
風車前的旅人-鄉村田野
「鄉村田野」的寓意

對比於喧囂、虛偽的城市,鄉村代表著純樸、理想的生活。提供、提醒著觀者要抽離世俗、尋求心靈平靜。
 

風車前的旅人-散發光芒的天色+風車
「散發光芒的天色+風車」的寓意

靈魂重生的神聖光明:
散發光芒的天色有著撥雲見日的意味,也暗示風車將能運轉起來,有著靈魂重生的意味
風車前的旅人-鄉間道路上的旅人們
「鄉間道路上的旅人們」的寓意

汲汲營營的工作是當時的日常景象,但也提醒世人要反思是否盲目生活暗喻人生是一場旅途
 



有東西可能不見了?獸骨!
 

藝術史角度

畫家在創作這類畫作的特性

布魯赫爾家族在描繪鄉間行旅的作品中經常會在鄉間小徑一角畫上獸骨,一如下方的〈林間旅人〉。
 

林間的旅人
〈林間的旅人〉,楊‧布魯赫爾一世(法蘭德斯,1568-1625), 1607,46 x 83.2 公分,油彩、木板,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象徵人生旅途的重要元素

「人生旅途」(The Path of Life)是十六世紀以來尼德蘭地區常見的寓意風景畫,警醒世人人生如旅途,並不一定都是美好風景,而是充滿各種危難。在這種類型的作品中,經常會出現獸骨,暗示路上危險。〈風車前的旅人〉也有人生旅途之意,因此獸骨是有可能會出現的元素。


 
 

 

觀察、檢測驗證

近距離肉眼及顯微觀察

〈風車前的旅人〉整體狀況穩定,銅板基底材與顏料層狀況穩固,表面凡尼斯層仍維持良好的光澤與透明度,雖稍微黃化但不至於影響圖像與顏色辨識。透過高解析度的照片仔細觀察整幅畫面後,可以發現畫面左下角的部分有一些特別、與周遭物件不連續的米色班點與細線。
 


目視觀察可見米色班點與細線
目視觀察可見米色班點與細線:
在顯微鏡的幫助下,可觀察到這些班點和細線其實是被褐色顏料所覆蓋的白色顏料,但因覆蓋不完全,透著薄薄的褐色顏料隱約可見米白色顏料有勾勒出明確的形體。


放大20倍顯微攝影
放大20倍顯微攝影



放大100倍顯微攝影


 
 

紫外螢光攝影

透過紫外螢光檢視,我們可以很快地發現風車、前景馬匹、中景馬車以及畫作邊緣上有少許暗色線條,說明了是後人補筆的痕跡。而原本左下角預測可能會看見的暗色修復痕跡卻沒有出現,而與周遭顏色的螢光反應一致。怎麼會這樣呢?這時我們需要不同的檢測技術交相印證。
 

風車前的旅人-紫外光檢測
紫外線攝影(光源波段:330-400nm)對照。紫外線攝影: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圖像處理:李文元
 


紅外線反射影像IRR

在紅外線反射影像下,可以發現畫作左下角米色斑點與細線分佈的區域有三塊暗色區塊,明顯與畫作其他區塊的顏色有很大的差異,代表著這三個區塊的顏料材質與畫作其他地方的顏料不一樣,但型態模糊無法辨識。

 
 
 

紅外線攝影(相機:Sony DSC V3,濾片:B+W ir830nm,波段約830-1000nm),攝影:臺南藝術大學古物所/圖像處理:李文元

 



掃描式XRF

進一步運用掃描式XRF所產生的元素分佈圖來檢視畫作左下角的米色斑點與線條分佈的區域,可以發現在鉛元素分佈圖中,有一副很清楚的獸骨出現在現有的表面圖層下方,可以知道這個元素確實存在,而且是透過含鉛的白色顏料-鉛白(white lead)所繪製的。

 
風車前的旅人-鉛元素分佈圖(Pb-L)
鉛元素分佈圖(Pb-L


風車前的旅人-鉛元素分佈圖(細部)(Pb-L)
鉛元素分佈圖(細部) (Pb-L

 
 
那這具獸骨是怎麼消失的呢?我們可以運用鈦元素分佈圖來回頭比對顯微鏡下的照片。首先,在鈦元素分佈圖中,可看見獸骨是由含有鈦白(titanium white)的顏料所覆蓋。尤其鈦的分佈位置宛如畫筆塗刷在獸骨上的型態。而再對照先前的顯微鏡照片下,就可清楚看見獸骨是由淺褐色顏料覆蓋。現在我們可以知道這個淺褐色顏料就是有鈦白成分調和在其中,而獸骨會消失就是被這個顏料蓋住的。
 

風車前的旅人鈦元素分佈圖(細部、加強對比)(Ti-K)
鈦元素分佈圖(細部、加強對比)(Ti-K)
 

可是要怎麼確定不是畫家自己把獸骨塗掉呢?這時候我們就必須考慮顏料史了!因為鈦白是二十世紀才成為畫家常使用的顏料 ,所以我們可以推論掩蓋獸骨並非活躍於十七世紀的布魯赫爾二世所為,而是二十世紀的後人所做的塗改。
 
 
 

 




比對不同檢測技術成果的重要性

為什麼我們用紫外線看不到獸骨被塗改?這是由於凡尼斯層是覆蓋在塗改顏料之上,並且因為老化的關係而對紫外線產生較強的螢光反應,遮蔽了下層材質不一致的資訊。這也是我們必須使用各種檢測技術交互比對的原因,如此才能獲得更全面的資訊,進而推導出正確的判讀。


找到獸骨對藝術史詮釋的幫助

我們可以更加確定〈風車前的旅人〉有表達「人生旅途」的寓意,除了畫中的旅人和小徑有蘊含這層意思外,獸骨的出現更是要特別警醒觀眾旅途中佈滿了危機的用意。重新發現的這個元素,不僅能讓藝術史的詮釋更完善,也能讓畫家原為創作這件作品的意圖更為完整。

 

1本部分內容整理自于禮本,《奇美藝術名家選-楊・布魯赫爾二世與布魯赫爾家族》(台南:奇美博物館,2018):52-66頁。

2Phenix, A., van den Berg, K., Soldano, A., & van Driel, B. (2017). The might of white: formulations of titanium dioxide-based oil paints as evidenced in archives of two artists’ colourmen mid-twentieh centur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COM-CC triennial conference.

 

參考資料

于禮本,《奇美藝術名家選-楊・布魯赫爾二世與布魯赫爾家族》,台南:奇美博物館,2018。

Phenix, A., van den Berg, K., Soldano, A., & van Driel, B. The might of white: formulations of titanium dioxide-based oil paints as evidenced in archives of two artists’ colourmen mid-twentieh centur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COM-CC triennial conference, 2017.